美國關閉使館,意味恐怖威脅將起?美國政府近日因攔截到基地組織的攻擊情報,而大動作關閉21個海外使館並加強戒備,這項因應威脅的措施已引起多國跟進;但分析師認為,由於當前情報監控議題仍在各地爭執不休,政府在此時此刻釋放恐怖威脅的消息令人質疑。《衛報》就質疑,美國總統是為了挽回民心才召喚恐怖主義救援。
美國政府近日為因應重大安全威脅,4日突然關閉北非與中東20多個駐外使館,並發布全球旅遊警示,隨後英、德、法等國也採取類似措施。
攔截恐怖攻擊消息
根據《紐約時報》報導,美國關閉北非及中東20多個駐外使館,並發布全球旅遊警戒起因於,美國情報單位攔截到蓋達組織領導扎瓦希里(al-Zawahri)下令葉門「蓋達組織阿拉伯半島分支」(AQAP)儘快執行攻擊任務的消息。
眾議院情報委員會議員羅博史柏格表示,「這是非常嚴重的威脅」,由於這次特別針對葉門與阿拉伯半島地區發出的威脅訊息,來自蓋達組織最高等級,令人無法輕忽。ABC新聞5日報導則指出,美國已在葉門與地區使館加強戒備、檢查是否有汽車炸彈,並密切注意蓋達組織動向。
BBC報導指出,雖然目前仍無法掌握具體的攻擊細節,但這可能是近幾年來最嚴重的威脅,而且非常有可能在伊斯蘭齋戒月結束時發起。基於安全考量,華府才決定關閉北非及中東地區20多國的外交使館,並發布全球旅遊警戒。
葉門攻擊是威脅
「葉門恐怖組織擅於製造炸彈,這是最壞的威脅。」雖然蓋達組織的核心力量減弱,但海外分支的勢力卻在增強。白宮發言人卡尼表示,其中又以AQAP為最,「華府已將其視為最危險的威脅。」
曾擔任CIA資深分析師的皮拉認為,美國情報單位絕對是收集到許多通訊訊息,才會大動作地在一周內關閉19個海外使館。
美國發布警報後,英國、德國與法國也採取類似措施嚴陣以待,彷彿蒐集到相同的情報。據BBC報導,英國外交部「為了慎重起見」,決定在4到5日臨時關閉葉門大使館,但沒有具體說明受到什麼威脅。
媒體質疑可靠性
儘管各國政府風聲鶴唳、草木皆兵,國際分析師卻認為,美國政府選在監控侵權議題延燒的時間點上釋出消息,不禁令人質疑其可靠性。
英國《衛報》報導認為,吹哨者史諾登揭露美國國安局稜鏡計畫後,民間對政府的質疑聲浪如雪球般越滾越大,美國政府也幾乎成為國內外的眾矢之的。
在排山倒海的壓力下華府勢必得採取應對措施,而成功預防恐怖攻擊剛好可以替情報工作的正當性背書。此外,回顧過去美國歷史,光是近期的布希、錢尼政府,就曾多次在關鍵時間點發布恐怖警示以轉移焦點。
【更多精采內容,詳見
】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—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 Five Filters recommends: 'You Say What You Like, Because They Like What You Say' - http://www.medialens.org/index.php/alerts/alert-archive/alerts-2013/731-you-say-what-you-like-because-they-like-what-you-say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