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軍聞社記者方正特稿)七十六年前的今天,國軍精銳部隊與日軍在我國經貿中心、又有十里洋場之稱的上海,展開為期四個月的「松滬會戰」,成功地將日軍主力從華北拉到華東,將戰線改為由東向西,此役不僅粉碎日軍「三月亡華」迷夢,同時也激起全國軍民同仇敵愾的意志及決心,奠定長期抗戰、爭取最後勝利的基礎。
民國廿六年「七七盧溝橋事變」後,國民政府隨即發表全面、長期抗日的「廬山宣言」,更洞悉敵恃強大的海陸空軍戰力,企圖奪取經濟重鎮-上海,威脅我國政治中樞的南京,進而達成其「速戰速決」的戰略目的,國軍遂於華東地帶部署主力重兵,肆應日軍可能的奇襲行動。
七月下旬,日軍的上海派遣軍藉機製造「虹橋機場事件」後,於八月十三日驟然向我駐滬保安隊突擊,我守軍官兵凜於守土職責,立即還擊,松滬會戰就此展開。
隔天拂曉,在當面完成集結的國軍第九集團軍,主動向敵堅固陣地進行猛攻,空軍主力隨之展開支援地面部隊,更因此創下一舉擊落日軍四架飛機的輝煌戰果,當日更成為我國空軍節的紀念日。
十五日,敵我雙方皆下達總動員令,各向松滬地區增兵;時至廿一日,國軍曾一度攻抵匯山碼頭,但受日軍艦砲火力阻擊無法圍殲,次日第一波二個師團的日軍援軍,先後於黃埔江口附近登陸,向寶山、羅店、瀏河一線進犯,國軍第十五集團軍趕至增援,立即投入反登陸作戰,日軍則以猛烈砲火反擊,我軍傷亡大增,但在激戰中守備官兵將士用命收復重要據點,並以血肉之軀抗擊日軍凌厲的攻勢。
曾參與松滬會戰及緬北遠征軍的汪海濤,記得非常清楚指出,當年八月十六日出發,從陝西南鎮出發,從寶雞上車,由隴海轉平漢到上海南翔車站,大概走了八天路程,下車以後,沒有燈光的,光有什麼東西,滿天來回的槍彈、砲彈,紅光滿天,十分危險;尤其,一開始埋鍋造飯時,必須趕快用軍毯遮蓋窗戶,如果光線一不小心洩露,日本飛機就會來轟炸,再不然是砲彈打過來,還有當時一週難得送上三次飯,每個伙房兵都要學會標準的匍匐前進戰鬥動作,只要姿勢過高就會被敵人攻擊,狀況相當危險、也很苦的。
九月六日,戰區根據敵情調整作戰部署,固守滬北地區陣地,官兵反覆衝鋒、與敵肉搏血戰;九月中旬起,日軍再增派三個半師團約十萬兵力參戰,國軍第廿一集團軍及各省部隊接續抵達增援,兩軍陷入慘烈的巷戰。
會戰期間,日軍發動空襲上海市集,報復當地百姓主動協助國軍作戰,數十萬民眾流離失所,加深抗日到底的信念,以實際行動援助堅守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英勇事蹟。
十一月九日,日軍第三波增援部隊強行登陸杭州灣,迅速進軍,嚴重威脅上海國軍的側翼,不得不以局部兵力逐次掩護全線轉進,戰役至此告一段落;此時兩軍交鋒已歷時三個月之久,國軍投入七十個師,軍民傷亡卅萬人,日軍九個師團兵力,傷亡六萬多人。
松滬會戰中,大陸各省部隊接奉指示後,陸陸續續開赴上海,雖有大量犧牲,但在抗日號召下團結一致,而在上海的百姓也是爭相支援國軍部隊助戰,最讓人知曉就是女童軍楊惠敏獻國旗的行動,但正反映當時除一般的軍人外,老百姓、年輕人很踴躍參與抗日活動,希望將侵華日軍趕出國境。
綜觀松滬會戰的國軍部隊絕不因日軍裝備精良而退縮,在艱困的作戰環境中,充分發揮「我死國則生」的愛國情操,浴血奮戰,展現大無畏的犧牲精神,進而凝聚國人保衛國家的堅強信念;時至今日國軍官兵應踵武前賢,體現國軍烈士們忠貞愛國志節,戮力戰訓本務,建構堅實精練的國防勁旅,為國家的生存發展善盡使命和職責。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—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 Five Filters recommends: 'You Say What You Like, Because They Like What You Say' - http://www.medialens.org/index.php/alerts/alert-archive/alerts-2013/731-you-say-what-you-like-because-they-like-what-you-say.html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