專案管理領域中,有個極重要的概念叫做「利害關係人管理」。大意是說,每個專案都會涉及眾人的利益,於公於私都要先把相關人員的需求釐清,事情才能做得又快又好。
不光是專案,我們每天在職場中也是圍繞著各式各樣的利害關係人,其中最重要的一位,就是我們的老闆(或上司)。如果我們無法搞清楚他們的期待與需求,只知道埋頭苦幹,最後吃力不討好不說,一不小心踩到老虎尾巴,或是被颱風尾掃到,可就不好玩啦!尤其是有「壞消息」要跟老闆報告的時候。
希臘神話裡有個戰無不勝的英雄叫做海克利斯(Hercules),有次他為了一位美女發動戰爭,大獲全勝之餘卻惹得老婆醋勁大發。於是「海嫂」就送了一件泡過毒藥(她誤以為是挽回愛情的仙藥)的衣服,命令使者萊卡斯(Lycas)送去給老公當作賀禮。海克利斯不疑有他,立刻穿上身,沒想到全身如萬蛇鑽心,而且越掙脫就收得越緊,一怒之下就抓起無辜的萊卡斯丟進海裡。可見自古以來「遷怒」的破壞力可是非常嚇人呀!
所以在職場上,一出現壞消息我們都要冷靜思考、沉著應對。在利害關係人(老闆或上司)的心中,最關注的是什麼?第一時間要如何應對?有句話說,你可以把牛牽到任何地方,只要那是牠想去的地方。所以,老闆或上司的內心世界我們勢必得先弄清楚才行。
正所謂「越是匱乏的,往往越是渴望」。我的觀察是,日理萬機、高高在上的主管,距離「事發現場」往往天高皇帝遠,因此他們心中最渴望的就是「第一手情報」。所以當專案發生狀況時,老闆最渴望掌握的就是「事件的透明度」。這也正是我們不該隱匿壞消息的原因,除非我們有把握永遠掩蓋真相,否則,一旦壞消息曝光,除了免不了讓老闆震怒之外,更多了個掩飾真相的罪名,造成的傷害就更難以彌補了。
以下三個回報壞消息的步驟,是屬於「長線看多」的應對策略。會強調長線,是因為它們無法避免第一時間被老闆遷怒(這真的要看老闆的個人修養與EQ)。但對於你的個人價值與信賴度,卻有一定的保障甚至加值。這三個步驟分別是:客觀描述真實狀況、沈穩提出應變選項、以及準時進行進度回報。
一、客觀描述真實狀況
我們來換位思考一下,假設你是貿易公司的老闆,早上進辦公室前就得知有批貨被客戶退了,負責該客戶的小林滿臉恐懼地站在你的面前,此時身為老闆的你最想聽到的是…
(A)這問題並不嚴重,很快就可以被解決。
(B)這一切都不是小林或是其他同事的錯。
(C)客戶退貨的原委與細節。
以我自己當過主管與經營者的經驗,答案絕對是(C)。如同剛剛說過的,管理者往往自知無法掌握所有的細節,所以當問題發生時,最迫切需要的便是「還原事發現場」。他們極度想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,才有辦法進行後續的判斷。因此,提供「透明度」是身為員工的當務之急!
不過矛盾的是,基於生物本能,員工第一時間難免會擔憂自身的「安全保障」,而忽略了老闆的首要需求,所以員工常選擇(A)亟欲粉飾太平,避免老闆生氣;或是(B)極力撇清責任,以免被降罪。但這兩種回應方式,因為無法滿足老闆當下的資訊需求,往往適得其反,讓老闆更著急也更生氣(專案都出事了,你還只擔心自己),結果員工一害怕,就更不敢說出不堪的真相,造成雙方的溝通的惡性循環。
Recommended article: Chomsky: We Are All – Fill in the Blank.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-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
留言列表